如何自律写作业

时间:2024-04-19 06:03:18
如何自律写作业

如何自律写作业

如何自律写作业, 培养孩子的自律性,就需要引导孩子养成有效管理时间、高效利用时间的好习惯。 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时间计划去做事,给孩子制定时间表,下面看看如何自律写作业。

  如何自律写作业1

1.调整环境

逼自己写作业首先就要离开舒适圈,将休息区和学习区给分开,最好是在安静的环境之中开辟出学习的地方,确保自己的精神状态能够保持在学习的频率上,远离其它的干扰,并且叮嘱家里人在自己学习的时候不要随意打扰。

2.明确目标

学习最好是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规划,在前一天就将自己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给规划好,按照重要程度来对时间进行分割,以此作为自己行动时候的一个规范,自控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这一点上会做得比较好。

3.付诸行动

制定了学习计划以后最重要的就是落实,对此要付诸行动,否则都只不过是纸上谈兵,可以选择一件一件的去完成,根据规划好的时间来进行核对,最后进行总结,完成的巩固好,没有完成的明确原因,及时对自己进行调整。


  

4.互相监督

逼迫自己写作业学习,也可以找一个好朋友来督促自己,或者是建立一个学习群,和自己的同学、朋友或者是有相同志向的人一起,彼此之间互相督促,在提高自身学习效率的同时,还增进了朋友之间的友谊。

5.认识自律

写作业除了对自己要严格以外,还需要有清晰的认知,自律的本质并不是强硬的'去执行定下的标准,这样会导致人非常容易出现逆反心理,自律更不是让人24小时都学习,它应该是合理的规划让自己在对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

6.适当谅解自己

适当的“偷懒”其实对于紧绷的精神很有好处,有自己的放松时间才能更好的去完成作业,但是前提就是必须要规划好合理的学习时间以及休息时间,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安排,这比较考验自身的意志力,但一旦完成就离自律不远了。

  如何自律写作业2

01

良好的学习环境很重要

一个整齐的书桌和安静的学习环境,有利于孩子快速进入学习状态。

如果孩子的书桌杂乱,桌面上摆放着凌乱的玩具,零食等物件,屋子门外边还时不时传来家长看电视的声音,这就很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。

一会儿玩玩橡皮,一会吃点零食,又一会听到一点儿响声,抬头张望……1个小时写作业的时间,就有一半是用来走神的。

别急,这里有几个简单法子,教会家长和孩子如何轻松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。

1. 书桌只摆放必要的书籍和文具用品,其余一律放到桌面上看不到的地方。2. 孩子写作业的.时候,家长尽量降低杂音,避免干扰。3. 有固定的书桌和学习场所。4. 写作业前,备齐要用到的物品。5. 提前上好厕所。6. 关掉电子用品和微信。

专注力提高了,孩子也就更自觉地写作业了。

02

规定学习和作业的时间

固定的时间学习和写作业,有两个好处:

一是固定的时间,可以培养孩子一到点就写作业的习惯。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,就是养成微习惯很有效的方式。

二是有了时间的限制,孩子写作业的效率会更高。如果不约定好完成的时间,孩子极大可能会拖延。一旦规定好完成的时间,孩子心中就产生无形的压力,促使孩子不敢怠慢,帮助孩子戒掉写作业时的无序与拖拉。

如果家中的孩子没有养成规划时间的习惯,不妨和孩子一起规定好写作业和学习的时间,规定什么时候开始写作业,多久完成作业,以及什么时候写完作业。


  

03

换种语气督促孩子

微博里,经常出现老母亲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段子。逗乐大家的同时,也映射出许多家长对于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无奈。

每当到了写作业的时间,很多家长都忍不住要督促孩子几句。甚至心急的母亲,刚一看到孩子放学回来,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频繁地念叨:

“写作业了吗?赶紧放书包去写!”“赶紧吃完饭,快点写作业去吧!”“等会我要检查你的作业,做不好就不给睡觉!”

这样地督促孩子,孩子就更不愿意写作业了。但如果不督促,家长又开始担忧:不督促的话,孩子不会自觉写作业怎么办?

在这里,就要思考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写作业。父母在提醒孩子写作业时,可以这样说:把 “等会我要检查你作业的完成情况,做不好不给睡觉” 替换成 “等会你写完作业的时候,妈妈帮你看下,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。”。

这样孩子会觉得,父母是在帮助他们的,而不是施加压力,孩子就更加愿意写作业了。如果见孩子还是没有写完作业又不愿意写了,父母先别动气,可以这样劝导孩子:“哪里遇到了问题,不会写呢?妈妈和你一起看看。”或者还可以和孩子说:“先去洗个澡吧,估计是累坏了,过一会再写吧”。

总之,在孩子写作业这件事上,家长要尽可能避免用命令的语气,心平气和地参与到他们写作业的过程中,孩子才会更愿意。

04

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

我们很多人都知道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父母对孩子的教育,足以影响孩子的一生。你们肯定也听过一句话,正人先正己,所以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,如果想要教育好孩子,就要以身作则。

不要寄希望于家长在一旁看电视,打游戏,孩子却能安静地待在房间里,做到我们要求他们做的事。

家长都完成不了任务,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呢?

我们都希望用言语去要求孩子,讲一大段道理,其实比起言传,身教的作用更能影响孩子的行为。

下次,如果想要孩子写作业,不妨也给孩子做个榜样。当孩子开始写作业的时候,父母可以暂时关掉电视,拿起一本书,或者做点家务,让自己忙碌起来。

如果家长是乐观,积极的,自律的,你的一言一行,会在不知不觉中,一点点地影响孩子,当父母自律了,孩子也会从中受到感染,也会越来越自觉的。

  如何自律写作业3

改变,从被关注开始。在美国芝加哥的郊外,曾有一个叫霍桑的工厂。那里的各项制度都非常完善,但工人们却对工作有很多不满,工厂的业绩很不理想。后来,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率领团队,在这座工厂里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。其中,研究小组挑选了十几名女工参与实验,惊奇地发现,无论是提高还是降低福利,她们的工作效率都会提高。深入调研之后发现,被选中参与实验的荣誉感,特别是研究人员对她们尊重和关注,是这些女工努力投入工作的动力。这种被需要、被关注的感觉,让她们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,这种感觉会让她们加倍努力工作,以证明自己是优秀的。这就是心理学名词“霍桑效应”的由来。它表明,当人们得到外界的积极关注时,往往更容易改变自己的行为,表现得更加出色。霍桑效应给我们的启示就在于:我们对孩子的关注,就是孩子努力表现好的动力;我们对孩子的尊重,又给予他自主行动的空间。如此,他律才有向自律转变的可能。超限效应说教有度,过犹不及。

“都跟你说了100遍,作业要按时完成!”

“你怎么老是这么磨蹭,快点!”

“跟你说多少遍了,你怎么还这么粗心。”

......

这些话听着是不是很耳熟?为啥说了100遍的话,孩子还是不放在心上?其实,有可能你“栽”在了超限效应上。“超限效应”是指由于刺激过多、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,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。大作家马克·吐温就亲身经历过这种“窘境”:有一天,马克·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。最初,他觉得牧师讲的感人肺腑,准备多捐点钱。过了10分钟,牧师还没有讲完,他不耐烦了,决定只捐点零钱。又过了10分钟,牧师还是没有讲完,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。最后,牧师终于结束了演讲,开始向听众募捐时,马克·吐温由于气愤,不仅分文未捐,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。看完这个小故事,是不是多多少少能找到点自己和孩子的影子?其实,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,父母对孩子的唠叨与叮嘱过多或过久,往往会引起孩子心理极度不耐烦或逆反。超限效应反应了几个问题:以自我为中心;没有注意方式、方法;没能注意“度”的把握;没有换位思考。在家庭教育中,一句话重复一百遍不会成为真理,而真理重复一百遍却有可能会成为一句废话。如何避免亲子沟通中的超限效应?

亲子沟通中,多考虑对方的感受,让对方也有自由表达的权利。

及时学习沟通的新方法,无效的方法停止使用。

注意“度”的把握,沟通时注意情景、情绪与时间的合适度。


  

学会换位思考,不同年龄孩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。

说教不能太多,批评“战线”也不宜过长。有研究发现,批评发生的最初几分钟,孩子是容易听进去的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孩子会逐渐进入“左耳进右耳出”状态。这是因为孩子在无意识中开启了“心理屏蔽功能”,以避免大脑加工太多负面情绪和信息。如此说教无效,也没给孩子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留下一丝空间,他们的自律又从何谈起?德西效应不适当的物质奖励,往往会扼杀孩子的内驱力。心理学家爱德华·德西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实验,他随即抽调一些学生去单独解一组有趣的智力难题。

第一阶段,抽调的全部学生在解题时都没有奖励;

第二阶段,所有实验组的学生每完成一个难题后,就得到1美元的奖励,而无奖励组的学生仍像原来那样解题;

第三阶段,在每个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休息时间,研究人员观察学生是否仍在做题,以此作为判断学生对解题兴趣的指标。

结果发现,无奖励组的学生比奖励组的学生愿意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去解题。

实验证明: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,给他提供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内在的吸引力。这就是所谓的“德西效应”。日常的家庭教育用德西效应来理解就是:

当孩子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或内驱力时,用物质奖励来激发他是有效的;

但当他已经对这件事物产生兴趣或内驱力时,一味的物质奖励反而会让孩子失去内驱力,转而将获得物质奖励作为目标。

《奖励的惩罚》的作者,也曾分享过外在奖励会消除孩子内驱力的经典例子:一位老人整天被楼下踢球的小孩子吵,在交涉无果后,老人就每天给孩子们两块钱,让他们来踢球。后来老人给的钱越来越少,最后一毛钱也不给了。小孩子们知道后很生气,就再也不来踢球了。在这个故事中,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“为自己快乐而玩”变成了外在诱因“为得到美分而玩”。而当外在诱因消失或停止时,孩子就会停止原来的行为。

比如,当我们不给孩子零花钱,他就不再主动做家务了;当我们停止奖励他写作业、练钢琴,他就越来越消极怠工了......我们给孩子物质奖励,是希望他好好学习,但我们也要知道,奖金的激励效应是有限的。物质奖励有时可以让孩子动起来,做家务、写作业、练琴,但可能无法唤起他内心对事情的认可和投入。想要孩子真正、真心投入到某件事情上,还得从激发他的“内驱力”入手,从“要我做”转变为“我要做”。

罗森塔尔效应自律的养成,也需要一种积极的环境。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这样一个实验:他在一所小学随机抽取了一些孩子的名单,并将名单交给老师,告诉老师,经验证这些孩子智商超群。大半年后,罗森塔尔再次来到学校,发现名单上的孩子成绩普遍提高,老师也给出了良好的评语。这正是“暗示”的魔力。实验告诉我们,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。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、钦佩、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。

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老师,也是孩子最爱、最崇拜、最信任的'人,更是对孩子施加心理暗示最多的人。那么,多给孩子些积极肯定,多去关注孩子身上的闪光点,通过赞赏的目光,肯定的笑容,让孩子知道自己真的很棒。慢慢地,随着肯定和赞赏的积累,孩子在无形中就会养成自律的习惯。登门槛效应一口吃不成胖子,自律不能一步登天。孩子一上学,自律的重要性立现。其中,专注能力最为重要,也最让我们操心。上课、写作业坐都坐不住,何来效果和效率?我们推荐用来训练专注力的“番茄工作法”。它的基本逻辑很简单:

确定一个有待完成的任务,将25分钟设定为一个番茄时间;

然后专注工作,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;

直到时钟响起,短暂休息一下(即苹果时间,5分钟即可);

每4个番茄时段后可休息15-30分钟。


  

用在孩子身上时,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调整:

刚开始时,番茄时间设置得短些,之后再慢慢增加,10分钟、15分钟、20分钟……

父母慢慢就会发现,孩子坐在椅子上的时间逐渐延长。这让我想起心理学上的“登门槛效应”。它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助手做的一个实验。在实验中,研究人员先到各家各户向主妇们提出一个小要求,让她们在一份“呼吁安全驾驶”的请愿书上签名。大部分主妇们觉得只是签个名而已,很简单。两周以后,研究人员重新找到这些主妇,问能否在她们的前院立一块写着“谨慎驾驶”的警示牌,结果显示:

先前在请愿书上签过名的大部分人(55%以上)都会同意立警示牌;

没有签过名的主妇,只有不足17%的人接受了这一要求。

在实验中,“签名”就是第一个门槛,这个门槛迈过去之后,第二个“门槛”(树立警示牌)就比较容易跨过去。弗里德曼认为,在一般情况下,人们都不愿接受难度较高的要求,因为它费时费力,还不容易成功。相反,大家都乐于接受难度较小、较易完成的要求。而在接受了较小的要求后,会更容易接受较大的要求。在家庭教育中,运用好这个效应,就会轻松很多

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,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,予以肯定、表扬乃至奖励,然后逐渐提高要求,从而使孩子积极奋发向上。比如,在玩“番茄和苹果”的游戏时,我会先把任务设得比较容易,然后再渐渐加大难度,这样的“得寸进尺”,不会引来孩子的反感和抗拒。慢慢地,孩子的自律能力也逐渐被塑造和提高起来。与“一口吃成大胖子”相比,“登门槛”这种“润物细无声”的育儿方法是一种更理性、更有智慧的方法。

《如何自律写作业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